021-63570799新浪微博
藏品欣赏
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古埃及先出现,其次是希腊。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19世纪初,欧洲研制出铸铁搪瓷,为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铸造技术落后,铸铁搪瓷应用受到限制。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中国上海自1913年进行了简单地手工地搪瓷产品的加工和制作。
中国搪瓷工艺品,是我们50后、60后乃至70后,80后们小时候熟悉、常用的了,是整整一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吃饭,喝水,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可以用到这种德国+奥地利发明的舶来品,可惜她正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除了偶尔在朋友家还能看见,在更多的时间里,这类产品已经远远离开我们的视线太久太久了......所以很多人现在提起搪瓷,就会立刻想起小时候快乐嬉戏,无忧无虑的童年画面......让人感动,让人怀念......
藏家谢党伟先生原系上海久新搪瓷厂一名喷花工人,先后任喷花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厂长助理、厂长、党委书记。在久新搪瓷厂工作期间,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年操作能手、上海轻工业局喷花比赛名次,79年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先后评为轻工业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根据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2002年上海搪瓷工业合计七个厂全部关闭结束,谢党伟同志更加珍爱自己所收藏的搪瓷产品。今天展示的部分产品就是其放在家中收藏的一部分。
在收藏搪瓷的岁月里,其家人先前不同意放在家里,认为盆盆罐罐的东西放在家里有失家庭的氛围,但是谢党伟先生在自家阳台上做起了文章,整个阳台是他的天地。亲戚朋友来了都认为保存好百年搪瓷产品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他的家人还是支持谢党伟先生的搪瓷收藏。专门腾出家中的地方,一起进行保养和整理。许多原先的老同事,都将自家珍藏的搪瓷产品送来放在一起展示和欣赏。上海市收藏家协会看了谢党伟先生的搪瓷专题收藏后,研究吸纳谢党伟先生为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对搪瓷工艺产品的热爱,谢党伟同志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从1973年起至今,先后收藏中外,民国至现代锅、盆、碟、壶、杯等五大类搪瓷系列产品2500多件。主要代表藏品有民国的各种花样的圆盘、手工制作的口杯、直型锅、有抗美援朝时的慰问杯,有1958年唐云等画家到搪瓷厂制作的花样等艺术搪瓷,有现代国画设计大师穆益林先生设计制作的万紫千红描金小配套系列、桂林山水面盆等,有出口亚非拉欧美等国的艺术搪瓷,包括我们国家60、70年代百姓家普遍使用的搪瓷碗、搪瓷盆、搪瓷杯等日用搪瓷和艺术搪瓷。
今天展示的产品是其中的一部分,大约有800件,还有1700件都放在租借的仓库里,等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谢党伟先生将期望全部进行展示,体现我们民族工业百年历史。展示艺术搪瓷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