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搪瓷文化与搪瓷工艺在搪瓷诞辰百年之际得以发扬与传承主营搪瓷工艺品欣赏精品珐琅艺术搪瓷文化传播搪瓷艺术欣赏搪瓷精品收藏

021-63570799
新浪微博

学术文章 中国搪瓷>> 学术文章

上世纪5个德国搪瓷锅可卖出奔驰价

发布日期 : 2016-02-06     作者 : 搪瓷     来源 : 重庆晨报
摘要 :

今年78岁的原重庆搪瓷厂党委书记陈之光,是抗美援朝老兵,当年在老家合川入伍。他说:"我们是1951年9月16日入朝,正好是中秋节。我入朝时的部队是志愿军三兵团60军,军长是韦杰,五次战役后,1952年他回国到成都军区当副司令员,张祖谅继任军长。张祖谅本来就是60军的老军长,韦杰走后,他参加指挥了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一仗。

1953年10月2日随部队过图们江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回国后在江、浙、皖一带训练,准备打台湾。后来形势变了,就不打了,到1969年,我就转业到了搪瓷厂。"

在朝鲜,作为一名卫生兵,陈之光接触的搪瓷产品,除了药桶、腰盘等卫生搪瓷,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赠给可爱的人"茶盅。白瓷底上面,搪着"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红字;茶盅口边沿是宝蓝色滚边,茶盅接近上沿,是靛蓝底反白的和平鸽一方连续纹样,现在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工业设计。他想不到,自己后来大半生都会和搪瓷打交道。

重庆搪瓷厂这样叫,后来分出几个厂之后,才叫重庆搪瓷总厂,是西南乃至全国的搪瓷厂。做搪瓷得先制釉、制坯,然后把釉和坯烧面一体,就成了搪瓷制品。"要经过冲压、酸洗、搪瓷、喷花、烧瓷这些工序。"

喷花

周忠惠曾是冲压车间女工,从小在较场口长大,1971年从川北当知青回来进厂。她说"我们冲压是开始的工序,用日本进口的铁皮,后来是武钢出的。一般的盆盆碗碗较小,好压,是保温桶和浴缸,很深,很宽,要用一块铁皮无缝成型,得用拉伸性很好的铁皮才行。"

陈之光说:"茶筒要60丝厚的铁皮才拉得起,碗是25-30丝,盅盅要30-40丝。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台湾老板好奇,我们怎么可以把这么大一块铁皮一次就压成保温桶和浴缸,他想挖人,开出房子、车子的条件,结果我们厂的师傅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不得走。"

冲压是一种较危险的工种。周忠惠说:"危险主要是往冲压机上喂铁皮的时候,手指要贴着铁皮边缘,不能放在铁皮上。有天我去解手,路过一个工位,看到一个女娃儿手放在铁皮上喂料,心想,她恁个,不遭呀?我一转身,就听到一声惨叫,她把铁皮一喂进去,咣当一声。手指就断了。喂料大意不得,有些老师傅都遭过的。有的接起了,有的没有。接起的,手指也很僵硬。"

冲压工虽然较危险,但没有其他工种比如喷花工的空气污染。陈之光说:"釉是生产陶瓷、搪瓷、玻璃和景泰蓝的原材料。搪瓷就是先在黑铁底板上喷黑釉,只有黑釉可以附着在铁皮上,再喷白瓷,再喷花。喷厚了要流,喷薄了又不够。金属底板越厚,瓷釉层在上面的附着力就差,就像我们穿衣服,厚衣服没得薄衣服贴身,所以有的搪瓷制品要几搪几烧。"

陈之光老伴谭宗英曾是喷花车间一名喷花工,她说:"洗脸盆和饭碗上的字和图案,都叫喷花,都是我们喷上去的。"

周忠惠说:"喷花工每人边上一炉炭火,后来是天然气火。先把瓷板烤热了,再在上面喷花。喷花工有重金属污染,所以有点劳保,发点白糖和黄豆这些。我们冲压工没有。"

搪瓷曾是中国的国民搪瓷,物美价廉,是继陶瓷之后普度众生的日用工业品或工艺品,但危机也悄然来到。陈之光说:"文革结束后,日本搪瓷工业代表来重庆访问,就说搪瓷是夕阳产业,不锈钢产品将成为主流。当时我们也转型搞过不锈钢,但成本高,当时社会上的购买力不行,我们就没有搞下去了。"

当时中国和重庆搪瓷无论是国内和国外,都卖不起价。陈之光至今记得:"我们做一套搪瓷烧锅,有7个,只卖二十几元,而一套德国搪瓷烧锅5个,卖价就相当于一辆奔驰车的钱。"

1986年开建沙坪坝中渡口石门大桥,把重庆搪瓷厂一劈两半,"大桥的引桥和公路,刚好从我们厂的幼儿园和大礼堂穿过,办公楼也占了一半,我们的厂区只好往江边退。拆办公楼时,我发现大楼门厅里原来有一块《毛主席去安源》的搪瓷画像,不见了,就问到哪去了,说是当废品卖了,我叫人去追,但不知去向。1米多高的搪瓷画像,是钢板坯子,很重,可以说是我们厂的代表作之一,太可惜了,我后悔得不得了。"

美工

厂里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谢绍章也记得这幅《毛主席去安源》,但他记得没有1米多高。他说:"是我们一个美工侯永生画的,原画是油画,但做成搪瓷画后,效果肯定就跟原画有点不一样,就有点彩色版画的效果。大小在80X45cm的样子,因为烧瓷的火炉口只有这么大,大约只能装进一个面盆。"

谢绍章1954年进厂,原来在红岩村汽配厂当厂长秘书,喜欢写写画画,"工业局局长马力跟我们厂长说,搪瓷厂差美工,就把我调来了。"

谢绍章出生于南京,抗战时期跟父母逃难到重庆。父亲是南昌中学的美术、英语教师,到重庆后也在中学任教。"家里三兄弟都学美术,弟弟川美毕业后,到广美读研究生深造,后来在广州工业大学教书;大哥在云南军区文工团当美工,转业到30中当美术老师,我也是从小自学画画。"

不过美工在搪瓷厂这种工厂是不受重视的,"记得我调到厂里时,人事干部也没把我看上眼,说你是美工,给你定个干部资格,算是优待你了。我说,我不是美术工人,喷花制版的才是,我是美术工作者。"

其实美工是搪瓷非常重要的工序,搪瓷这种千篇一律的工业品,全靠千差万别的美工包装。跟新年画和花白一样,搪瓷美工的年代感特别强。"上世纪50年代,画花草虫鱼多,60年代是山水,我画过重庆风光系列,南泉、北泉这些;70年代,样板戏和工农兵人物、革命语录,但工农兵人物不能做在脸盆底上,因为脸盆也可能做洗脚盆,踩着工农兵的脸洗脚不好。"

神灯

重庆搪瓷厂文革前的商标是灯塔牌,喷印在盆盆碗碗底部。但文革开始,革命歌曲唱的是"你是灯塔",灯塔成了象征,而一个搪瓷厂,显然不是灯塔,所以不能再用了,陈之光说:"我们就变成竹叶牌,成都搪瓷厂是我们的徒弟厂,他们的商标是熊猫,所以当时大家就开玩笑说,熊猫吃竹子,成都搪瓷厂二天要把我们吃了,他们还是比我们先破产。"

工人发明家苟文彬是重庆搪瓷厂传说般的人物,"他是副厂长,后来是厂长,还当过科委主任兼硅酸盐研究所所长。看到工人就打招呼,很豁达的一个人。"

陈之光跟老苟之间还有一个段子。1973年,市科委、卫生局牵头搞了一个科研项目,针对大石坝石门地区的搪瓷厂、通用机械设备厂和化工研究院等轻工业和化工集中的行业,进行肿瘤普查。

陈之光参加了普查:"结果我们厂有肺癌,喷花车间主任就是肺癌,但酸洗工段100多名职工平时很少生病,更没患肿瘤的,我在想,可能是酸洗附带的杀菌效果造成的。我就对苟文彬谈到这事,我说你脑壳灵光,我们厂酸洗少病人,你能不能搞个东西?他就去研究,后来搞出了苟公牌神灯,用火盘转换成微波杀菌。他给我们厂送来用,我问他收不收钱,他说,我的娘家人,收啥子钱哟!"